时间:2022-10-03 14:06:58 | 浏览:747
世界上最大的蛇到底有多大?
自古以来,关于蛇的神话和传说就尤其的多。有的人说,自己见过超级大的蛇,也有人说蛇托梦给自己,还有的人经历过蛇进家门不走的情况。
在中国古代神话当中,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中记载着远古钟山山神叫做:烛龙,也被称为烛九阴,人面蛇身赤色,身长千里。
这也可能是有文字记载中最长的蛇了。这个神话传说,后来传着传着就变味了,变成了烛龙是一条秦岭的盘蛇巨蟒,身长达到了几百公里。甚至还有一些人信誓旦旦地声称自己在秦岭见到过巨蟒。
当然,如果真的那么大,它的一举一动肯定动静特别大,很容易就被发现。如果仔细考证就会发现,古代的钟山应该不在秦岭。
不仅如此,根据一些研究发现,烛龙可能不是生物,而是极光,所以它应该在非常靠近北极的地区。所以,秦岭的盘山巨蟒肯定是不存在的。
其实除了秦岭的盘山巨蟒,其实在古代的记载中,还有昆仑山的巨蛇,在《太平广记 · 卷四百五十六·蛇一》就有记载,同样也是十分巨大,都是属于盘山巨蟒级别的选手。不过,这些都是神话当中的记录。
事实上,秦岭地区并不适合盘山巨蟒生存,因为蛇属于变温生物,体型越大的个体,对气温的要求越高,秦岭气温并不高,冬天还会低于0℃,盘山巨蟒很容易冻死,所以专家并不承认秦岭生活着盘山巨蟒。
那么问题来了,有记录的最大的蛇到底有多大呢?
现存的蛇类当中,最长的蛇当属网纹蟒,而最重的蛇当属森蚺,你可以理解成网纹蟒属于瘦长型的选手,而森蚺属于矮胖型的选手,它也是电影《狂蟒之灾》中巨蛇的原型。
其中,有记录可查,且精确测量过的最大绿森蚺体长5.21,重量达到了97公斤。虽然在野外,也有人曾通过简单工具或者目测一些森蚺的体长达到7米,甚至8米,但是大多数这些案例后来都被证明是有夸大的成分。
至于网纹蟒,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,在野外发现的网纹蟒最长记录是6.95米,体重59公斤,这个重量是在其3个月没有进食的情况下,这是在来自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的巴厘巴板被发现的。
网纹蟒与森蚺不同的是,它现在被不少地区的人当成是宠物来饲养,人工饲养的网纹蟒由于吃、喝以及居住环境都相对较好,体型也要更大一些。
其中,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,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,有人饲养了一条名字叫做“美杜莎”的网纹,它的体长达到了7.67米,体重达到了158.8千克,是相关记录中最大的蛇。
现在广为流传的“最长的蛇”的报道,应该就是一条名叫“桂花”的网纹蟒。根据英国媒体的报道,这条巨蟒是在印尼西部苏门答腊岛的一个原始森林中被发现的,被捕获后卖给了附近的公园,它的体长达到了14.85米,体重达到了447公斤。
据当地人达曼托介绍,“桂花”原本长达19米,不过由于胃中留有未能消化掉的腐败鹿尸,所以后来的体长才14.85米。
关于“桂花”的消息被报道后,很多研究人员都感到不可置信,于是慕名纷纷前往查看。最终,有人在近距离拿尺子比量之后才发现,桂花的体长被严重夸大了,实际上只有6.5米-7米,而不是传言的14.85米。
当然,除了“桂花”之外,我们还经常看到一些关于“巨蛇”的图片。
网传我国台湾阿里山有大蛇出没,大蛇甚至缠绕着小汽车,看起来个头非常的大。
法国一名网友在使用地图搜索时,意外地发现了一条巨蛇骨架,简单预估之下,这条蛇长度达到了惊人的30米。
还有人在亚马逊地区拍摄到了一条疑似巨蟒的照片,从图片中分析这条巨蟒的体长也达到了30米。
那这些蛇是真的存在吗?
事实上,这些蛇都已经被辟谣了,首先是我国台湾阿里山地区气候不适宜巨蟒的生长,而且当地并没有大蟒蛇的分布,网传的照片其实是我国浙江省湖州市的“中南百草园”,是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,景区内的装置艺术而已。
至于法国网友拍摄到的巨蛇骨架,后来也被辟谣,这条巨蛇也是一个装置艺术,是我国艺术家黄永砅的巨型海蛇雕塑作品“Le Serpent d"Ocean”。
亚马逊雨林的巨蛇照片,也有明显的ps痕迹,并不是真实存在的。
通过这些,我们也不难发现,其实那些动不动就10多米长的巨蛇在现在自然界中几乎是没有的。曾经就有人愿意出高价50,000美元悬赏捕捉到超过9.1米巨蛇的人,但一直没有人可以获得到这笔奖金。
那么问题来了,真的不存在超过10米的巨蛇吗?
实际上,存在超过10米以上的巨蛇,只不过不是在咱们这个时代。如果我们不仅局限在现在这个时期,而是去追溯整个地球历史,那么已知最大的蛇应该是:泰坦巨蟒。
它生活在5800万年前,根据现存的化石显示,它的身长可以达到15米左右,体重甚至超过了1吨,曾经在恐龙灭绝后强势崛起,成为那个时代的顶级掠食者,不过它早就已经灭绝了。
那么问题来了,为何现在不会出现像泰坦巨蟒那么大的蛇呢?
这其实是因为巨蟒的诞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。
首先,蛇的基因决定了它们的最大体长,一条成年缅甸蟒的长度天生就比银环蛇要长,王锦蛇体长再长,也无法像绿森蚺一样长。
泰坦蟒的出现,也是因为它们的基因决定了它们能够比现代蛇类要长得多,现在蛇类难以望其项背。
其次,环境因素制约了蛇的体型,在充足的食物之下,蛇能够存活的年龄更长,体型也能够更大,目前许多蛇类活得并不好,面临栖息地破碎以及食物减少等问题。
再者,蛇的体型大小和气温也有关系,研究发现,想要维持泰坦蟒如此大的体型,需要较高的温度,而当时地球刚好经历了一波“高烧”,满足泰坦蟒的生存条件。
现如今地球气温无法支持像泰坦蟒如此大的蛇生存,不过未来即便地球再出现一波高温,地球能否演化出比泰坦蟒还要大的蛇并不好说,毕竟,进化是没有方向的!
#蛇##秦岭#
好消息!白云机场2号航站楼正式启用在即!新航站楼长啥样?有哪些特色和亮点?小布提前探营T2航站楼,马上为你揭开他神秘的面纱~↓↓↓提前探营T2航站楼T2航站楼位于1号航站楼的北面,保留了“白云”主题的弧线形主楼、人字形柱及张拉膜雨篷等特有元
白云机场有新"面孔"啦~广州白云机场2号航站楼钢结构网架现已全面合拢,外部工程基本完成。新航站楼有什么新面孔呢?容量为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,新建办票值机柜台292个,登机桥92座,建筑面积超62万㎡。 停车楼22万㎡, 车位1556个
白云机场通航点达220多个,航线网络覆盖全球。 白云机场“时空隧道”备受旅客喜爱。 华灯初上后,白云空港依旧繁忙。 “春风服务”温暖旅途。 2号航站楼被SKYTRAX评为“全球五星航站楼”。9月19日,广州白云国际机场
黄花梨不裂、不变形是众所周知的,除非不是黄花梨,我们从各大博物馆,还有两次大拍的黄花梨物件上,是看不到任何裂痕的。几百年下来,能保持不裂堪称完美!前面说过它饱和的油脂,这只是其中之一,油脂和材质的均匀搭配也是主要原因。另外我又发现了一个很特
海南黄花梨树构成有树皮、边材也就是白皮、心材构成,海南本地人的喜欢海南黄花梨的心材叫格。海南黄花梨树一般是先长边材,六七年后才开始长这个心材。黄花梨木材花梨公和花梨母是海南岛本地的一种俗称,海南岛原先住居住的民族主要是黎族为主,但是也有所区
红酸枝是今年人们关注的焦点,不仅仅是因此交趾黄檀刷新了价格高度,更大的原因是东南亚的红酸枝已经靠不住了,需要另辟蹊径。看似很平凡的红酸枝,慢慢也变得稀缺,未来的红酸枝该何地取材? 在世界的范围内,红酸枝分布的不多,仅在东南亚以及美洲地区有
山西太原,中小学生在山西省眼科医院排队检查视力。光明图片/视觉中国河北邢台,小学生在做眼保健操。光明图片/视觉中国浙江杭州,暑假期间浙医二院眼科中心人山人海,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做视力检查。光明图片/视觉中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,目
图/IC photo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0年,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.7%。其中,6岁儿童为14.3%,小学生为35.6%,初中生为71.1%,高中生为80.5%。10月14日是世界爱眼日,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
世界视力日或称世界视觉日(World Sight Day),活动始于2000年,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共同发起,日期为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。世界视觉日为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。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导,结合国际防盲组、国际狮子会、奥比斯等
新华社图表,北京,2022年10月13日(漫画)“目”浴阳光防近视10月13日是今年的世界视力日。专家指出,近年来,青少年儿童近视、弱视、斜视等眼病高发,威胁儿童眼健康,亟待引起重视。保护青少年儿童视力需要家庭、学校、医疗机构形成合力,构建